乐虎国际官网游戏

您當前位置:首頁 > 農林風采 > 農林文苑 > 正文內容

傳承紅色基因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赴湘江戰役所在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1-11-17 18:27:39     作者: 黨群工作部 農鳳敏     來源: 本站原創     點擊數: 0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4月25日-27日,集團公司黨委組織黨員到桂林市興安、全州開展“學黨史、強黨性、跟黨走、開新局”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參觀學習,傳承長征精神,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奮進力量。

  25日一早,我們從紅七軍的故鄉百色坐動車一路向北,天氣由炎熱漸漸轉向寒涼。到達興安北站下車后,真正踏上興安這塊紅色土地時,我的心情也變得沉痛而虔誠。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當天下午,我們來到此行的第一站--紅軍長征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指揮部舊址,在紅軍堂內聆聽《心中有信仰,革命有力量》現場教學。就像之前去許多城市旅游一樣,我習慣性地做好攻略。根據印發的日程安排,出發前我特地查找了興安縣與中國革命的有關資料,初步對湘江戰役這場決定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歷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當聽到興安縣黨校退休教師岳啟海聲情并茂地講述了紅軍英勇鏖戰的故事,講述了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的英雄事跡,我的眼睛濕潤了。當年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在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后被敵人截斷,幾乎全部犧牲,師長陳樹湘身負重傷,不幸被俘,用手從腹部傷口處絞斷腸子,壯烈犧牲,年僅29歲。經此一役,紅軍也付出了極其慘烈的犧牲——中央紅軍兵力折損大半,人數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人,減少到3萬余人。湘江之水,被紅軍烈士的鮮血染紅,出于對紅軍戰士的緬懷,當地百姓流傳著“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民謠。隨著對湘江戰役的深入了解,我被湘江戰役紅軍烈士不畏犧牲的精神所感染。

  湘江戰役,是一曲勇于勝利、勇于突破、勇于犧牲的英雄壯歌。在這場血戰中,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中央紅軍極其艱難地突破國民黨軍布下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國民黨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湘江戰役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這一戰最終換來紅軍戰略方向的徹底改變。一個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了劃時代的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從此開啟。

  從紅軍堂內出來站在湘江岸邊,眼前的湘江水碧綠無波,可我的腦海里分明看到刺骨的江水、敵機的轟炸掃射、四面八方涌來的敵人……鏖戰、搶渡、犧牲。是什么支撐著紅軍戰士在血與火中殺出一條血路,殺出一條走向新生、走向勝利的道路,為革命留下了寶貴的火種?

  艱難困苦處,理想成就偉業。許是機緣巧合,2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并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第二天,我們緊隨習總書記的腳步,來到位于桂林全州縣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豐碑。紀念園里,長80米、高7米的“紅軍魂”雕塑長廊中,主雕塑原型正是陳樹湘。我們向湘江戰役紅軍烈士敬獻花籃,重溫了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鏗鏘的誓言穿越時空,是對黨對革命先烈的鄭重承諾。“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園說的這句話,道出了中國紅軍戰士為什么能夠以錚錚鐵骨戰強敵、血肉之軀筑長城,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的奧秘。

  賡續精神血脈,走好復興之路。回望百年黨史,雄關漫道真如鐵。從百色起義到湘江戰役,正是無數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用革命信仰點燃理想信念之火,撐起了中華民族的錚錚脊梁,鋪就了復興之路的塊塊基石。我們都應感謝革命先烈為我們打下的如詩如畫的江山,給我們帶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不斷奮勇前進。

  讓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永存!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一名國企員工,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在各自的崗位工作中迎難而上、砥礪奮進,走好新時代新國企新征程。